資訊中心
專業的互聯網數據中心基礎設施管理(DCIM)工具不僅應該能夠管理數據中心本身,而且還能夠管理所有復雜性的混合數字基礎設施。例如在未來,云計算自動化運維將走向系統自主化,即使是專有的客戶系統也必須從數據中心獲得詳細信息,以確保端到端的流程。
互聯網數據中心基礎設施管理(DCIM)軟件在歷史上已用于內部部署系統。就在五年前,將關鍵業務數據傳輸并存儲在云中是不可想象的。然而,基于云計算的DCIM解決方案如今越來越普遍地用于全面管理混合基礎設施。通過利用SaaS運營模型或DCIM即服務(DCIMaaS),公司可以更高效、更準確地利用與數據中心管理相關的所有服務。與內部部署解決方案相比,SaaS模型提供了更大的靈活性,提供了所有與IT和通信相關的設備和組件的更全面的視圖,并且還降低了成本。
云管理優勢分析:
1、互聯網數據中心改變傳統公司架構
傳統企業的系統格局在結構上是異構的,通常由物理和虛擬化組件組成。傳統的IT架構通常將最新技術和遺留系統混合在一起,并為業務關鍵流程自行開發應用程序。此外,許多公司將部分IT資源外包到云中,從而形成了由內部部署系統和基于云計算的運營模型組成的混合基礎設施。這種景觀非常復雜、不透明并且難以管理。
此外,有關IT基礎設施的信息通常仍在孤獨架構中進行管理。這意味著數據是非結構化的,可以以各種文件格式使用,并且在整個公司中分布到具有不同層次結構的眾多存儲資源中。這使得很難找到,識別信息并將信息集成到統一的數據模型中。這些冗余可能導致數據集不一致,并給公司帶來挑戰。此外,企業承受著降低整體成本并提高流程效率的壓力。
異構結構還影響下面的一個層次,即數據中心管理。由于管理人員可能對數據中心中的運行流程沒有足夠的了解,因此IT管理人員經常會遇到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沒有關于當前能源消耗的經過驗證的數據,也無法確定可以在何處進行具體的節省。如果沒有優化數據中心機房布局,這可能會導致硬件效率低下,并且無法以最大容量運行。
2、互聯網數據中心的數字策略解決方案
市場提供了用于改善數據中心流程的各種軟件系統。這些系統管理和優化數據中心中的虛擬和物理資源(包括能源消耗和供應),概述數據中心服務的實際成本,并啟用實際的成本和價格模型。由于數據中心基礎設施管理(DCIM)和“數據中心服務優化”(DCSO)系統支持實時無縫監控數據中心,因此企業可以更有效地計劃和部署資源。
電力的消耗和可用性以及當前的環境條件(例如冷卻以及基礎設施組件和IT資源的狀態)均受到監控。通過對所有相關參數的充分分析,可以最佳地提供容量,并且可以完善和自動化與房間布局、電源、制冷和設備可用性有關的過程。這使企業可以從節能高效的數據中心運營中受益。因此,基礎設施管理(DCIM)系統優化了互聯網數據中心流程。
3、互聯網數據中心云處理
服務(PaaS)技術:廣泛的應用程序基礎設施服務集合,將成為流行的平臺交付模型。盡管PaaS功能支持云平臺的角色,但所有云服務(包括基礎設施即服務和軟件即服務都可以在該平臺中發揮關鍵作用。這意味著在整個云計算服務范圍內尋找并認識到基于平臺的創新機會,這必須成為每個云戰略(包括數據中心基礎設施管理)的一部分。
SaaS模型的優勢:企業可以靈活準確地使用其功能和容量范圍來進行實際需要的數據中心管理。企業可以根據需要添加或刪除其他服務和功能,并且消除了軟件許可和維護的高成本。取而代之的是,客戶每月支付包括所有更新、升級和明確定義的服務的費用。企業可以從最大的成本透明性和高度的財務計劃安全性中受益。
另一個優勢是,例如互聯數據的IT團隊不再需要自己操作、更新或管理應用程序,而是可以將這些任務交由專業的外部人員處理。責任完全落在了SaaS提供商的肩上。這使內部員工和管理員可以將更多精力集中在他們的核心任務上。
綜上,互聯網數據中心管理不僅包括服務器、存儲和網絡技術等IT資源,還包括用于電源和散熱的基礎設施組件,從而確保對整個架構的有效控制和過程映射。DCIM即服務(DCIMaaS)產品可以將數據中心流程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互聯數據通過文檔獲取所有與IT和通信相關的設備和組件的整體視圖,可以實現這一點。正確的文檔記錄可有效地規劃、管理和最終自動化所有數據中心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