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近年來,印度尼西亞逐步收緊其數據保護法,并重點關注金融服務部門。根據行業媒體進行的調查,印度尼西亞關于數據使用的新規定“非常詳細”。
盡管印度尼西亞的互聯網普及率已達到50%,但仍落后于東南亞地區58%的平均水平,但該國擁有超過2.6億龐大的人口,是該地區最大的互聯網用戶群。鑒于數據中心是數字數據的傳統管理者,這顯然會影響印度尼西亞數據中心的規模迅速擴大。
對本地銀行的影響
正如行業媒體之前報道的那樣,一些數據中心和服務提供商在2012年執行印度尼西亞的政府法規82(PP82/2012)時感到不安,該法規規定的財務數據應該存放在印度尼西亞境內。在38/POJK.03/2016中規定的額外指導方針意味著該國金融服務管理局必須對提供商進行評估,并賦予他們直接對服務提供商進行審核的能力。
對于本地銀行來說,這意味著任何對海外云服務的依賴都必須重新評估,而海外數據中心則必須在印尼境內重新部署。但在一個土地價格較低,并使得建立自己的數據中心變得相對微不足道的國家,嚴格的要求也是對符合更高標準的外包數據中心的一種默許。
盡管涉及到這些工作,但當地銀行的合規仍然是適當規劃和實施的問題。但這些數據保護條例對在印尼經營的外資銀行意味著什么?對于在多個國家設有分支機構的金融機構而言,是否需要遵守這些規則并不會產生負面影響,并間接損害了對印度尼西亞的投資?
對外國銀行的影響
目前負責東南亞最大的電子商務公司的信息安全管理和合規工作的Frenky Tjioe表示,
外國銀行通常采用在印度尼西亞采用的同一套控制措施。
Tjioe根據在過去在印尼多家銀行工作的經驗來判斷的。但這些外國金融機構如何確保其符合印度尼西亞的數據保護條例?
一種可能性可能是劃定屬于各種數據保護條例范圍內的數據類型。這將為這些組織提供更大的清晰度,并為他們提供更容易遵守法規并繼續在印度尼西亞的運營方式。
Telin公司新加坡首席執行官Andreuw Th.A.F表示,無論如何,金融機構可以期望數據保護條例最終得到全面執行。他表示相信這些法規將以不會疏遠印度尼西亞投資者的方式實施。
前方的路
盡管法規可能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影響到該國的金融機構,但有跡象表明,數據日益增加的重要性正在緩慢但肯定地改變著印度尼西亞投的數據存儲和保護方式。
Tjioe指出,發達國家的行業參與者傾向于在監管機構之前采用最佳做法,而其他人的態度是等待政府來領導。
“但是,我看到越來越多的趨勢是印度尼西亞的員工渴望通過最佳實踐來吸引企業超越監管要求,無論是在訪問控制、物理安全、網絡安全、IT運營安全性,以及審計標準方面。”他說,“我認為投資有所增加,企業將會加強對內部專家和最終用戶進行培訓,并投資于采用這些工具和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