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庫
影響一個企業選擇云服務商的因素有很多,它們可以是高效優質的服務,還可能是具有創新性的云計算產品,亦或是企業文化的默契認同,更甚者還可能是某位朋友的好言介紹……一百個企業用戶,就有一百種選擇云服務商的理由,但可以肯定的是,當我們站在用戶角度倒推,企業的云需求真實需求便可窺探一二。
“選擇亞馬遜AWS,可能跟我們團隊的海歸背景有關。”英語流利說聯合創始人兼首席技術官胡哲人表示。胡哲人畢業于美國亞利桑那大學,2012年9月與普林斯頓大學計算機博士Google前產品經理王翌共同創立了英語流利說。
海歸背景,讓胡哲人團隊對AWS的品牌認可度非常高,似乎“AWS”這3個字母本身就已經傳達了服務的高可用和值得信賴。對品牌最原始的信任是霸道的,不由分說不講道理,甚至也沒有比較和篩選。現在,英語流利說跑在AWS上已經有5年之久,雙方的合作也越來越順利,從最簡單、最核心的EC2、S3服務,到RDS、ElastiCache、EMR、Presto……
越來越多新服務的嘗試,加深了胡哲人團隊對AWS產品的認識。使用過AWS的企業會說AWS的EC2很好用,RDS很好用,但對胡哲人團隊來講,AWS的IAM (Identity & Access Management 身份認證與訪問控制服務) 服務也同樣帶給他們了不一樣的體驗。“數據大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數據管理就變得非常重要,IAM幫助英語流利說建立了數據從VPC到EC2,到S3健全的管理體制”,胡哲人表示。
采購云計算需要成本,學習如何使云計算服務與自身業務相結合更需要成本,特別是對于英語流利說這樣的互聯網創業企業來講,由于用云的體量有限,很難像傳統政企一樣獲得AWS全程的服務指導或定制化架構設計,“懂得如何用云”這對互聯網初創企業來講是個具有挑戰性的門檻。
對此,參照AWS幫助企業上云的成功案例,英語流利說一直在不斷學習新的用“云”技能。例如,Netflix在AWS上云案例給了胡哲人團隊很大的啟示,“我們意識到,企業要對自己的上云架構有未來規劃意識。”胡哲人表示。作為AWS比較優秀的客戶,Netflix開源了很多工具,以應對公有云上的一些特殊問題,像EC2的Auto Scaling、Spot Instance等。Severless也是最近比較火的一款產品,胡哲人對此持贊成態度,他認為這些創新服務會讓企業也上云更加簡單。
價格戰是一直是云服務企業比較“熱衷”的占領市場的方式,AWS曾有連續10年降價59次的歷史。但其實在選擇云服務商的時候,價格上的略微差別并不能影響企業用戶的最終決定。胡哲人透漏,AWS提供了上百項服務,這些服務的價格他并沒有與其他廠商進行過比較。
一方面,從成本角度考慮,英語流利說每年花在AWS云服務采購上的成本并不是公司支出最大的成本。另一方面,對企業而言,成本分為隱性成本和顯性成本。每個云服務廠商可能有著不同的云計算架構,如果一個平臺顯性成本略高,但可以幫助企業省去大量的人力成本,就會省去隱形成本,這些因素需要綜合考慮。
我們假設一個場景,當英語流利說亟需上線一項服務,他會首先選擇使用AWS還是首先結合自研,互聯網創業企業使用第三方云服務的底線在哪兒?胡哲人舉例說,15年前,一個企業如果能擁有自建IDC會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但現在有了第三方云計算平臺,“自建IDC”已然不是“潮流”,甚至能夠“處理大數據”、“AI應用”等逐漸不會是是互聯網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因為隨便采購一個云平臺就可能將自建系統秒殺。
所以,胡哲人認為,英語流利說技術人員的使命是要專注在業務真正核心的地方,結合企業對行業的洞察,去推動產品的進展,去明白AI應用、大數據技術如何落地才能夠給消費者帶來價值,這樣才會真正建立自己的壁壘。于是,自研與他研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據中國IDC圈了解,目前英語流利說核心功能由自己研發,其他功能從自身需求出發,如果AWS該功能上線迭代速度快,就使用AWS;如果AWS還沒有上線,則會基于AWS搭建系統,等該功能上線再進行服務的遷移。“AWS的產品與產品之間具有很好的聯動效應,功能的遷移一般不會花費太多的時間和精力。”胡哲人補充道。
信息技術的發展倒逼互聯網企業必須進行快速的產品迭代和創新,用戶需求的不斷升級還需要保留難以超越的核心競爭力。如果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動整個地球。對于互聯網創業企業來講,合適的第三方云服務商將是那個幫助他們撬動地球的有力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