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租用距離近的臺灣服務器,不一定很快;但,租用距離遠的美國服務器,那一定會更慢很多。但,物理距離近的服務器可能也會很慢。比如說,聯通本來 ping 的臺灣服務器是 30ms ,半夜突然變成變成 300ms! 查了下變成繞道美國了?!租用臺灣服務器使用,怎么會顯示ip是美國的呢?
租用臺灣服務器繞道美國線路問題:
1、首先是距離遠,長距離情況下電信號/光信號的延遲是很明顯的。假設中美海底光纜的長度是一萬公里,那么光信號跑一個來回就至少需要10000*2/300000=0.0666秒,考慮到光纖本身的因素(如折射率、全反射路徑等),實際時間可能要更長一些。距離大陸近的臺灣服務器仍然很慢的原因,在國外主要是繞路。
2、客戶端到服務器的中轉節點數量:這些節點包括但不限于:交換機、路由器、防火墻等,一般來說數據包每經過一個節點,都需要消耗一定的時間,這個時間可能是以微秒甚至毫秒級的,一般來說,考慮到現代互聯網的復雜度,這類延遲的開銷基本上都差不多。再就是,帶寬小。多數情況下,不同線路網速的快慢差異主要在這里。
雖然也有大陸直連線路,但距離問題很難優化,原因是:本身骨干網上的節點就不少,防火墻又很難繞,繞過去的話,節點數可能會更多,更慢。況且針對第一條優化,技術上要復雜的多。所以一般的網游加速器就針對這兩條做優化,通常來說,是第二條。
其次關于帶寬的問題:加速器的方法是,花錢買國際出口的帶寬,再賣給需要的人,這樣就不需要跟普通用戶擠小水管了。理論上,訪問美國的服務器,延遲應該在60-100ms左右,實際上,因為出口帶寬不夠,延遲可能要200ms,但花錢買的出口就可以走專門的通道,延遲可能會降低很多,但仍然無法突破物理光速限制。
考慮到加速器的實際技術能力,一般都是針對某個方向做優化,cdn可能會導致網站打不開,很少有針對所有地區都能提速的加速器,在各個方向上都買帶寬的話成本實在太高了。其它回答里提到的走不同AS訪問的做法,在實際中并不多見,因為就租用臺灣服務器的實際環境來說,主要影響用戶體驗的是帶寬。
3、也有人說:節點優化,通過打通一個VPN看上去節點數變少了,實際上物理鏈路走的東西還是一樣的,該走美國走美國,該都日本走日本,顯示美國ip是常有的。使用加速器就算三層設備的數量,包頭重算都是硬件做了,轉發面也是硬件完成的,甚至防火墻都是硬件實現的,方案上省幾跳根本不解決什么問題。看上去省很多跳點,但不代表你的報文真的繞過去了,實際還是在大網里走呢。
正常國內訪問臺灣的服務器,像互聯數據臺灣服務器,作為跨海峽電信直連線路,經過全面優化后的速度,是不存在繞道美國機房的。而且,為了支持客戶不同業務的個性配置方案,提供100M大帶寬,高速訪問,對視頻、網游等方面做全面優化。比一般小公司做的加速器更靠譜,因為加速的話,成本最大的一塊還是帶寬。
另外,臺灣服務器的加速原理是不同的,國際流量的瓶頸在帶寬,國內流量的瓶頸才是AS之間的連接問題。比如聯通-電信之間的加速器,這種是要通過雙向NAT來打通一個近距離的出口實現加速的,而國際流量是因為人均帶寬不足導致的訪問慢(好像是人均不到10Kb的速度)。所以租用互聯數據大陸直連的臺灣服務器是有必要的,完全不必擔心租用臺灣服務器使用,會顯示美國ip的問題!